张瑞图(1570—1641年),字长公,又字无画,号二水,别号果亭山人、芥子、白毫庵主、白毫庵主道人等。晋江二十七都霞行乡人(今青阳镇莲屿下行)人。生于明穆宗隆庆四年庚午(1570年),著名书画家。《明史》将之载入“阉党传”。
晋江青阳下行张瑞图故居故居至今保存,居住着张氏后裔(《泉州民居·张瑞图故居》)。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张瑞图曾告假还乡,居家两年,在泉州东湖畔营建一处居室,作为与郡中士绅交游之所。
张瑞图是晚明时期最有创造性的书法家之一,年轻时即以擅书名世。其书法初学锺繇、王羲之,后另辟蹊径。《明史·卷288·列传186·文苑4·董其昌》:“同时以善书名者,临邑邢侗、顺天米万钟、晋江张瑞图,时人谓邢、张、米、董,又曰‘南董北米’。然三人者,不逮其昌远甚。”
清·秦祖永《桐阴论画》:“瑞图书法奇逸,钟、王之外,另辟蹊径。” 他的用笔在晋人书法的使转处,变圆转为方折,有时尖锋下笔,稍带挑荡。时人将邢侗、张瑞图、米万钟、董其昌并称为晚明“善书四大家”。
张瑞图草书《桃源洞口诗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