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能体现行草书特点的,无疑是"连笔画","连笔画"也是行草书区别于篆、隶、楷书的最大特点。需要说明的是,字与字之间不是所有的笔画都能连,有些笔画是不能连带的。字与字之间笔画连带的形式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实连,另一种是虚连。
一、实连
实连又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笔画比较重的实连。下面我们从二王尺牍中举几个例子来说明:
举例一:如下图中王羲之《丧乱帖》中,"痛贯"二字笔画连接比较重、比较实。
王羲之丧乱帖
举例二:
下图中王献之《中秋帖》中,"不复不得"四字的连笔也比较重、比较实。
王献之中秋帖
举例三:如下图中王羲之《得示帖》中,"吾亦劣"三字笔画连接也比较重、比较实。
王羲之得示帖
实连的另一类情况,是笔画比较轻的连接,虽然有一个提按的过程,但仍然是实连。我们从二王尺牍中举几个例子来说明:
举例一:如下图中王羲之《丧乱帖》中,"奈何"二字的连接笔画比较轻,有一个提按的过程,但仍然是一个实连状态。
王羲之丧乱帖
举例二:如下图中王羲之《得示帖》中,"日出"二字、"乃行"二字的连接笔画比较轻,有一个提按的过程,但仍然是一个实连状态。
王羲之得示帖
举例三:下图中王献之《地黄汤》中,这种笔画比较轻的实连较多。
王献之地黄汤帖
二、虚连
连带的第二种情况是虚连,虚连同样也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断连。断连更多的是笔势上的连带。
举例一: 如下图中王羲之《丧乱帖》中,"酷甚" 二字属于虚连中断连的情况,"酷"的最后一笔与 "甚" 的第一笔,虽然未实际连笔,但是笔势上是连贯的。
王羲之丧乱帖
举例二:下图中王献之《鸭头丸帖》中,"鸭头"二字也是这种虚连中断连的情况。
王献之鸭头丸帖
虚连的第二种情况,我们把他定义为曲连,如下图中王羲之《二谢帖》中“想邰”二字,“想”的最后一笔与“邰”的第一笔不是直接连带的,有一个弯曲的过程。实际上笔提起来了,但没有完全离开纸面产生的效果。我们把他同样定义为虚连的一种状态,就是曲线连接。
王羲之二谢帖
朋友们今天就分享到这里了,喜欢的话,烦请您关注、点赞,更多精彩内容,我们下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