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臣不能全身而退,嬴政何颜立于天下!”——秦始皇
受到一些历史文献的影响,很多人对秦始皇的印象并不好。不过随着一些秦朝文物的出现,人们发现史上真实的秦始皇似乎与史书中记载的有明显不同。
而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有关组织曾在湖南发现的一批竹简,其上关于秦始皇的内容颠覆历史,对此学者们也纷纷表示:请别再冤枉秦始皇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秦始皇一直是一个暴君形象,他焚书坑儒、压榨百姓,干了不少损国害民的事情。
后来人们发现了秦始皇陵,其中负责讲解秦始皇陵的工作人员在提及秦始皇的时候,也大多会用“暴君”来称呼他。
而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其中的《秦始皇本纪》中曾记载过这样一个故事:
时值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为了彰显自己的权力,决定进行一场声势浩大的南巡。在这个过程中,秦始皇曾路过了湖南湘山的湘山祠。
在得知祠中供奉着的是舜的妻子之后,秦始皇下令让3000刑徒伐尽湘山上的树木,使其露出红色的泥土。以此来表明自己将湘君的衣服扒光,并把她们贬为了犯人。
而他做这一切的原因,仅仅是因为此前不久有一阵大风阻止了他过江的脚步,他认为这是湘君的失职。
也正是有这样的记录,才使得秦始皇的形象一路暴跌,可在2008年的时候,一位香港古董商向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赠送了76枚珍贵的秦简。
人们从这些秦简中意外发现,秦始皇当时不光没有砍秃湘山上的树木,还非常细致地下达了一道特殊诏令——保护湘山森林。
关于这道诏令的原文如下:自吾以天下已并,亲抚晦(海)内南至苍梧,凌涉洞庭之水,登相山、屏山,其树木野美,望骆翠山以南,树木□见亦美,其皆禁勿伐。
由此可见,史书其实也存在一些虚假记录。或许正是因为如此,很多学者才会呼吁,“请别再冤枉秦始皇了”。
因为这份竹简的出现,使得很多学者开始质疑起那些有关于秦始皇的记录真假来,因此他们开始大量查阅资料,决定为秦始皇正名。
而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秦始皇“坑儒”。学者们经过研究后发现,秦始皇当时坑杀的其实是方士,并非读书人。
至于这“焚书坑儒”一词最早的出处,其实来自于魏晋伪书《古文尚书》。再加上后来的人开始用“儒生”指代“读书人”,才造成了秦始皇坑杀读书人的误会。
虽说秦始皇本人在执政期间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比方说过度消耗民力,没有很好地平衡孩子教育等,但这些并不能掩盖他曾经为中原统一做出的贡献。
由此我们其实也可以看到考古对于我国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倘若不是这些竹简的发现,秦始皇或许还要再背多年的黑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