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文书重塑唐朝瓜州归义军往事
670年,吐蕃灭亡吐谷浑,吐谷浑向唐朝求救,唐高宗令薛仁贵救援,结果被吐蕃击败。从此,松赞干布和亲形成的唐蕃友好局面毁于一旦,唐朝与吐蕃开始了近200年的战争。初期,唐朝尚占据主动,能够自守,755年安史之乱开始后,甘肃一带军队主力被调往中原平叛,造成甘肃兵力空虚,吐蕃趁虚而入,756-763年占据兰州、定西、临夏、平凉、天水、陇南、庆阳等地,而后折向西北,攻占河西走廊。河西走廊人民进行了坚决的抵抗,比如沙州,抵抗至“粮械皆竭”最后在吐蕃答应“毋徙他境”的条件下才投降, “自攻城至是十一年”。孤城抵抗十一年!由于安史之乱对唐朝造成了重大破坏,唐对于吐蕃占据陇西陇东等地尚有记录,而当吐蕃攻击河西走廊时,因中原已与河西走廊相隔绝,因此对这个过程并不清楚,只能记下一些零星的传闻。849年,陇右人民起义,天水、庆阳等地回归唐朝。而后,一直到850年,张议潮遣使十队向唐报讯,仅一队跨越巴丹吉林大沙漠、腾格里大沙漠和库布齐大沙漠到达长安。这一队使者到达长安后,唐才知道张议潮在沙州起义的事情。因无力援助,张议潮归义军孤军奋战,仍然处于与唐相隔绝的状态。857年,临夏吐蕃将领降唐。861年,张议潮克复凉州,866年,回鹘攻占酒泉部分地区,说明回鹘也在趁乱打劫,866年,论恐热被拓跋怀光杀死,867年,张议潮入朝,作为人质定居长安,张议潮的侄子在河西走廊统领归义军,此时甘肃大部分回归唐朝。之后归义军继续在河西走廊抵抗回鹘入侵,在唐末的混乱中,唐已无力直接控制甘肃全境,归义军基本在河西走廊形成军阀自治的局面,领导人曾有过自立为王的经历,政权后期则转移到曹氏手中。
在唐末的大混乱中,偏僻的河西走廊发生的这些事情,中原王朝所知道的,基本就是上面所写的这一段,散见于《资治通鉴》、《新唐书》、《旧唐书》、《旧五代史》、《五代会要》、《宋史》、《元和郡县图志》、《资治通鉴考异》等书籍中。
对于吐蕃占领河西走廊的过程、张议潮归义军的作战经历、河西走廊张氏政权向曹氏政权转移的过程,我们并不清楚。
直到1900年,道士王园箓发现了敦煌文书。四万件出土文书中,有不少关于唐末河西往事的记录,经过历代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的努力,从散落于全世界各地的敦煌文书中,摘抄关于归义军的记载,如《河西节度使判集》、《沙州进奏院上本使状》、伯希和2942号卷、《敦煌曲子词》、伯希和2962号卷《张议潮变文》、伯希和3461号卷《张议潮变文》、《唐宗子陇西李氏再修功德记》、伯希和2913号卷《张淮深墓志铭》、伯希和3239号卷《赦归义军节度兵马留后使牒》、斯坦因1563号卷《西汉敦煌国圣文神王赦》等,才补充出如下的史实:
吐蕃于766年攻占甘州、肃州,776年攻占瓜州,781年攻占沙州,848年,张议潮举义军,张议潮率归义军先后攻占河西走廊大部、新疆哈密少量地区,不停抵御吐蕃、回鹘的轮番进攻,同时致力于恢复河西走廊生产与经济。张氏三代共有四人做节度使,其最后一人在唐末各地节度使自立为王的氛围下也曾自立为王,911年,不敌回鹘而与之结盟。在张氏后人统领归义军的过程中,因种种原因,甘州回鹘已经独立,高昌回鹘也在不断蚕食归义军领地,归义军的内部斗争也严重削弱了实力,到张承奉时,只能控制沙州、瓜州,再次与中原王朝隔绝。924年曹义军承继节度使,河西政权转入曹氏,共传五世八节度使。曹氏向五代后唐﹑后晋、后周、北宋诸政权奉表入贡,接受册封。至1036年亡于西夏。
甘肃河西走廊归义军政权的具体往事,湮没于库姆塔格沙漠的风沙中,已有千年之久,不料竟然于上个世纪因为敦煌文书的发现而再次大白于世,真是不可思议的历史发现啊!
张议潮出行图壁画,敦煌莫高窟156窟,晚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