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云南村民采药发现废汽油桶,打开才知全是20多岁军人遗骸

时间:2023-11-05 07:28:31编辑:阿丽

2017年7月,云南省边境地区,有一个村子叫做乌木村,村子位于重山之间的山脚处。

虽然村子是以农耕为主,但是毕竟受限于自然条件,所以大多数村民们都还有副业,比如进山采药等。

这一天,乌木村的一个村民,一大早便进山准备采药,先是避开了人群聚集处,来到了一处尚未有人涉及的缓坡处。

看见眼前郁郁葱葱的树林,村民觉得自己今天一定会大有收获,于是掏出随身携带的锄头就开始挖掘。

不一会儿,锄头好像碰到了什么东西,传来一阵低沉的碰撞声,“难道是挖到宝贝了?”村民这样想着。

随即便加快了挖掘速度,很快地面便显露出一个铁块,村民见状更加高兴了,于是又赶紧往下挖去。

当把这个铁块完全挖出来之后,这个村民发现,地下竟然一个油桶,好奇心驱使下,他打开了油桶往里面看去。

在他看清油桶里面的物品后,当即就被吓倒瘫痪在地上,里面竟然是一具腐朽的白骨!

他连忙回村报警,警方也很快来到了现场进行勘探,那么为什么油桶里面有一具白骨呢?难道是一件藏尸凶杀案?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件事的结果又是怎样的?下面我们就来了解这个故事的背景,了解一段可歌可泣的悲壮历程。

云南省与东南亚地区接壤,自古以来就是中原王朝通向东南亚地区的交通要道,所以战略地位十分显著。

尤其是在战争时期,在八年抗战中,日本海军封锁了中国东部的海域,直接阻断了中国与外界的联系,使得大量的国际援助无法运抵中国。

在日军主力的威逼下,中国守军虽然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可是中日两国的差距过于悬殊,中国守军连战连败,丢失大片领土。

1937年12月,南京保卫战失败,南京城防司令唐智生下令弃城逃亡,而此时蒋介石先行转移到了武汉,之后又前往了重庆。

自此直至抗战胜利,重庆都是国民政府的临时首都,整个四川,云南等地也成为抗战的大后方。

但即便是这样,日军也从来没有放弃过灭亡中国的企图,他们派遣轰炸机不停地轰炸着这些地区,造成大量中国平民伤亡。

在抗战进入僵持阶段后,因为日本在东亚地区的行动,严重威胁了美国人的利益,所以美国政府便宣布对日本展开制裁。

宣布停运了包括钢材,石油在内的多种日本急需的战略物资,这也使得日本政府选择,铤而走险,意图一举击败美国,霸占整个太平洋。

1941年12月7号,日本海军在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的带领下,对美军基地珍珠港发起突袭,美国总统罗斯福于次日正式对日宣战。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苏美中英等国宣布缔结世界反法西斯条约,划分战区协力合作,蒋介石也成为东亚战区的盟军总司令。

而日军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正式派遣海军入侵东南亚,日军的这一行动,则直接威胁到中国大后方的战略安全。

早在抗战初期,日军完全封锁了中国东部的对外联系通道后,蒋介石在迁都重庆以后,就一直非常注重与东南亚地区的联系。

毕竟这也是当时中国对外联系的唯一通道,其中最为关键的便是几条公路了,滇缅公路,这一抗战中后期,中国事实上的“交通大动脉”,安全绝对不容有失。

再加上日军入侵东南亚,这也极大地损害了英国人的利益,所以英国政府也多次对日本提出过不满,但这些全都被日本政府无视了。

当战事真的爆发后,英国便紧急与蒋介石协商,随后便签署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要求中国方面组建一支远征军,入缅作战。

于是在协定签署后,蒋介石便下令抽调国民革命军第5,第6,第66三个军计九个师十万余人,以罗卓英为中方总司令,全权指挥远征军入缅作战事宜。

1942年年初,远征军正式组建完毕,就等待着一声军令开赴缅甸战场,但是就在这个关键时刻,英国人却掉链子了。

英国人真不愧有着“欧洲搅屎棍”之称,在远征军入缅作战期间,英国人最大的贡献,就是没有临阵投降。

在我方已经组建好战略部队准备抢先一步进入缅甸,抢占要地的时候,英国人却担心,中国会因此重新恢复对东南亚地区的影响。

所以即便是知道了远征军已经组建完毕,而且也全都集结于边境地区时,英国人还是不同意远征军入缅作战。

蒋介石虽然是东亚地区的总司令,但是面对英国人,始终是不断地退步忍让,竟然真的命令十万远征军错失战机,停留在中缅边境。

可是日本人是不会放过这千载难逢的时机,日本海军以及海军陆战队,以超乎英国人想象的速度,攻上了东南亚。

日军第33,第55师团已于日前在泰国西部的麦锁地区登陆,击溃了当地殖民军的防御,随后这支日军便向泰缅边境挺进。

在日军突然而又强大的攻势下,不论是殖民军还是英军本部,全都被打崩,英国人被日军打得丢盔弃甲,一路飞奔似的的逃亡。

很快日军就突破了殖民军的防守,正式进入了缅甸地区,迅速占领了高地,之后日军又对缅甸第二大港口城市毛淡棉发起进攻。

在日军的进攻下,殖民军与英军本部,可以说是望风而逃,日军几乎是兵不血刃就占领了这个港口,为日本海军提供了一个优良的港湾。

这之后日军兵分两路,第55师团强渡萨尔温江(中国称为怒江),另一部则向仰光出发,日军的意图十分明显,那就是驱逐英国在缅甸地区的势力,封锁中国的大后方交通网络。

面对日军的强大攻势以及自身拉胯的战绩,英国驻缅甸司令胡敦,在1942年2月5号,匆匆赶赴缅甸腊戌,因为蒋介石正在这里。

原本蒋介石是打算从这里出访印度的,可是战争爆发得太快,刚刚走到腊戌,日军的铁蹄就踏上了缅甸。

所以在接到胡敦的消息后,蒋介石便在此地稍作停留,准备接见胡敦,而胡敦也没来虚的,上来便是请求蒋介石,立刻下令让远征军入缅作战。

这里我们得知道这一点,那就是远征军的组建,既是形势战略的需要,也是美英两国共同推进的结果,而美国方面就是那个让蒋介石大为不满的史迪威。

所以在起初的一段时间内,远征军虽然组建了,但是蒋介石心里还是有点膈应,所以在英国人刚开始不允许远征军进入的时候,蒋介石也是乐的其成,并没有多加干涉。

现在胡敦找上门来求援了,蒋介石一面以远征军部署不足为由尽力拖延,另一面也是比较开心地看着,英国人被日本人暴打。

而在胡敦请见蒋介石之后,英国政府也再次认识到,日军的战斗力绝不是殖民军以及驻扎的英军本部,能够抗衡的。

所以英国政府也通过各种方式多次要求蒋介石,立刻下令让远征军入缅作战,帮助英军抵御日军的入侵。

此外史迪威也向蒋介石施加了压力,受于英美两国的压力,再加上滇缅公路的确不容有失。

所以在1942年2月16号,蒋介石在抵达印度后,向重庆国民军事委员会下达命令,要求停留在中缅边境的远征军入缅作战。

2月20号,中国远征军正式进入缅甸,可是此时的缅甸,已经是危机重重,因为战前英国人的横加阻拦以及战时英军的拉胯,致使日军在缅甸横行无忌。

日军师团长山下奉文,竟然敢率领一个大队一千余日本兵,就敢向英军一个旅发起冲锋,而且英军竟然还战败了!

就像中国的一部关于远征军的抗战剧《我的团长我的团》里团长龙文章说的那样,“日本人追疯了,英国人跑疯了,十几个日军追着上百号的英军屁股跑。”

在日军的进攻下,英军节节溃败丢盔弃甲,在远征军开赴缅甸的四天后,即2月24号,日军第33师团,第55师团成功汇合。

两支日军在汇合后,立刻向驻扎在米林的英军第十七师发起进攻,日军渡过比里河,成功包围米林,对英军发起了总攻。

英十七师在全力抵抗下,以付出惨重的伤亡作为代价,成功逃出了包围圈,向锡唐河一线撤离。

但是让十七师没想到的是,他们竟然碰上了堪称“猪队友”的友军,守桥的英军在没有联系十七师的情况下,把渡桥给炸了。

望着宽达一百余米的锡唐河,十七师全体官兵陷入了绝望之中,实际上这是英军第一次卖队友,但却并不是最后一次。

被友军抛弃的十七师几乎都要向追击而来的日军投降了,幸好这个时候,他们发现整个江面上还留有一座民众通行的小桥。

于是十七师一边在和日军血战,一边又开始了过河,在奋战多日后,十七师终于摆脱了日军的追击,成功撤至勃固地区。

不过此时的十七师减员严重,原本一个满编师一万余人,在撤到勃固地区后,仅剩下包括师长在内的三千余人,而且一半都还带着伤。

与此同时,日军在击溃十七师的时候,日本第55师团也成功击溃英军第七装甲旅,至此英军在仰光一线的防御就只剩下勃古河了。

为了抢占仰光,中国远征军派遣以戴安澜为师长的第200师为先锋,日夜兼程赶往缅甸,希望能够帮助英军守住仰光。

1942年3月上旬,戴安澜到达仰光,不过等到200师的官兵来到仰光一线后,突然发现这里的旗帜已经变成了日本军旗。

英军在3月8号,也就是200师到来的前几天,就不战而逃,日军再一次兵不血刃地占领一块要地。

英军背弃盟约放弃了仰光,致使200师上下顿时陷入了危机之中,此时的200师因为是日夜兼程,所以部队士兵很是疲劳。

于是戴安澜下令200师暂时后撤,与主力部队汇合再做打算,而日军在看见200师的旗帜后。

也立刻向日军总部做了汇报,远征军意图打一个突袭战的想法,还没有开始实施,就被迫宣告结束。

在仰光被日军占领后,戴安澜接到命令前往东吁一线,在这里日军囤积了一支偏师,用作警戒防护。

戴安澜进攻此地最直接的目的就是,为远道而来的远征军夺取一块根据地休养,在戴安澜的指挥下,200师官兵前赴后继,与驻守的日军展开鏖战。

在最危险的时刻,戴安澜亲临前线指挥,200师官兵士气大振,最终攻克了东吁一线,歼灭日军三千余人!

1942年4月,中国远征军已经在缅甸暂时站稳了脚跟,蒋介石则命令远征军和入侵日军展开决战,希望彻底打退日军。

于是便和英军协商,以远征军为主力,希望英军按照约定固守,远征军则从外围吸引日军主力,伺机围歼日军。

但英军的举动,不仅让蒋介石没想到,也让孤军深入的远征军没料到,英国人竟然跑了!

英军完全不顾及已经商定的作战计划,一个劲地向印度撤离,把远征军抛弃在身后,使得远征军深陷日军的合围之中。

换句话说就是,远征军按照战前部署吸引了日军,就等着英军前来围歼,可是英国人把远征军的行动当做是殿后,把十余万远征军将士,抛在日本人的包围圈中,以此换来自己逃命的机会。

英军此举让远征军上下震怒,但也无济于事,远征军被迫开始突围,200师在戴安澜的指挥下,不断地向北边撤离。

这个时候,英国政府站出来说,远征军可以一起来印度,但是绝大多数的远征军将士都拒绝了这个提议,他们踏上了一条悲壮的回国之路。

在野人山之战中,远征军再次遭到日军主力包围,一番酣战下,远征军损失惨重,大量的军备物资被抛弃,戴安澜师长更是因此而阵亡。

直至1942年6月,第一次远征军入缅作战正式宣告失败,此战远征军出动103000人,伤亡56480人。

英军出动4万,撤到印度的大约为一万三千人,而日军仅伤亡4500人,其中大多数还是远征军被击毙击伤的。

时间慢慢地流逝,一年又一年,直至1945年抗战胜利,随后解放战争爆发,新中国成立,蒋介石败逃台湾。

远征军的事迹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之中,一直到2017年7月份,在云南乌木村,一个村民在上山采药时,突然发现了几个大油桶,也就是开篇提及的一幕。

当地村民在发现了油桶里面的尸骨后,因为一些封建迷信的缘故,所以觉得是不是一些“脏东西”,所以心里都很害怕。

好在此时警方已经到达现场,随后在进一步的搜索中,警方挖掘了这周围的土地,最终发现了两个埋藏地点。

之后在经过鉴定后,警方发现这些尸骨至少都有七十年的历史了,而且平均年龄在二十岁上下。

这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在相关部门进一步的勘察后,终于可以确定,这是当年远征军将士的尸骨!

“这两处墓地与其他墓地不同的是,以前在缅甸和其他地方发现的遗体中,一般都是用棺木和木板来安葬这些牺牲的将士

用汽油桶来安葬这种情况是我们第一次发现,原来从未有过。”参与这次挖掘的余浩这么说道。

汽油桶是两个断裂的桶拼合在一起的,桶内有着牙齿、头骨等遗骸,还有残破的衣物碎片,另一处汽油桶则相对较为分散,所留下的遗骸也仅有一半。

工作人员们运用技术侦测,经过检测与考证,这些在汽油桶之内的遗骨应是中国远征军士兵的遗骨,而他们的年龄大多在18岁-20岁左右。

看到这些结果,在场的人都忍不住红了眼眶,本来应该无忧无虑的孩子却在人生的黄金时期埋骨于此,实在不能不叫人心疼。

而当地居民在得知这一消息后,也自发地把这两块墓地保护起来,政府部门也把将士们的尸骨埋葬在当地的无名烈士陵园中。

上一篇:1976年,妇好墓葬被发现,不然还真以为她是神话里的人物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