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专家曾偶然得到一块写满东巴文的残片,经过研究之后,发现其居然是《白蝙蝠取经记》的一部分,直到文字专家将其完全破解之后,才明白它真正的意思。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东巴文是一种极为特殊的文字,其使用者多为川藏地区的文字,尤其是纳西更是将其传承下来,成为保存至今的“文字活化石”。作为一种特殊的象形文字,东巴文具备表意和表音成分,其文字形态颇为原始,完全属于是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态。
关于东巴文的起源,实则是来自于纳西的典籍《东巴经》,它被奉为是纳西的百科全书。由于此类文字由东巴所掌握,故称东巴文,而“东巴”就是智者的意思。纳西话中,会将东巴文叫作“司究鲁究”,意为“木迹石迹”,由此可见,东巴文反映出了纳西祖先们见木画木,见石画石的无穷智慧。
上世纪八十年代时,一群考古专家专程来到纳西地区,并在此展开了一次大规模的考古活动,旨在寻找古纳西人留下的遗迹,从而丰富我国文化资料宝库。在此次考古过程中,考古专家们发掘出不少古纳西留下的文物,但即便如此,却也与初始时的期望值相去甚远。
不过令考古专家们没想到的是,在纳西地区长期驻扎过程中,他们和当地原住民结下的深厚友谊,最终开出了最美的情感花朵。纳西原住民见考古专家们收获不大,于是就将自家珍藏的一件宝物奉上,希望考古专家们能够收下。纳西原住民送来的宝物,是一件由木盒子盛装的棉纸残片,从其外表上来看,其本身虽然古老破旧,但历史沉淀出来的底蕴,却成为其最好的文化镀层。值得一提的是,考古专家在看到此物时,精神也随之一振,因为棉纸残片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东巴文字。
考古专家并非是文物专家,对于破解东巴文字的工作,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几番商议之下,考古专家们最终决定,将棉纸残片送到省古文字专家之手,由其亲自揭开藏在它身上的秘密。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近半个月的努力研究,古文字专家终于有了喜人的成果。据该古文字专家称,棉纸残片上的文字,的确就是东巴文,而它却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东巴文,而是承载着纳西人和精神文明寄托的典籍,即《白蝙蝠取经记》。
《白蝙蝠取经记》是纳西人最重要的文字典籍,也是为数不多的古老传承之物。在纳西人的神话中,白蝙蝠被赋予了极美的象征意义,它被纳西人誉为是以热心追寻真理、 向往科学的人类使者。最为被寄予厚望的神物,白蝙蝠肩负着拯救人类的责任,它智斗天神,从神明处学习到了知识和本领,并下凡教授人们生存的本领,提升生产劳动能力。
从表层意思来看,《白蝙蝠取经记》虽只是故事,但书中自身的内容却包罗万象,几乎以完全覆盖的形式,解答了“人是什么,从何来,又往何去”的重要问题,并通过通俗易懂的神话的方式,对事物和道理进行阐述,从而教化更多的人。就这一点而言,它谱写的神话存在极大的相同点。
谈到这里,我们也应该了解一下东巴文残片上关于《白蝙蝠取经记》的记载。古文字专家对其进行了合理的整理,从而将其中的意思总结如下。大致意思为:天门边的白鹤小儿生病了。地村里弹羊毛的独姑娘发烧了。有死者的鬼,可是不知道怎样消除。
文字虽然简短,但是我们不难看出,文字上所描述的世界,无疑是一个修罗场,无论是孩童重病还是恶鬼横行,都在昭示着世界的丑恶,同时也将恶鬼害人的场景加以阐释,对人们提出必要的警示。面对此情此景,白蝙蝠究竟会怎么做呢?它自然要挑起保护人类的重担,并以维护世间生灵为己任,还众生一个清平世界。
我们不得不承认,同为“游记”,《白蝙蝠取经记》比《西游记》问世更早,内容也更加神秘诡谲,只是因为人们对它了解得太少,才导致其知名度不高。不过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东巴文残片的出现,《白蝙蝠取经记》终将会成为人类文化中耀眼的瑰宝。
参考资料:《文物故事》 李群著 苏州出版社出版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