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长白山一带生活的人,自然也就享受着长白山的恩赐,各种丰富的物产资源成为他们赖以生存的保障。民国时期,长白山地区还有狩猎的习俗,猎人在长白山中狩猎野狼,他们竟会分辨“生狼”和“熟狼”,还有不同的狩猎方式……这究竟是为何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您从头揭秘吧。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长白山在我国吉林省东南部,它海拔约2100多米,是东北地区的第一高峰,也因其常年被冰雪覆盖,故此得名长白山。在清代,长白山被认为是龙兴之地,因此一直以来也都是当地人心目中的圣山。从古至今,长白山以丰富的物产资源养育了山脚下的村民,也产生了许许多多的相关行当,比如伐木地把头,采集山参的参客,还有打松子的松子工,以及一直都存在的猎手,等等,都依靠长白山的物产获得了稳定的生活。
一到冬季漫天大雪的时候,长白山毫无疑问就成了猎手的舞台,他们都全副武装成群结队地进入山林,并将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都会在山里狩猎。长白山的猎手有很多,因此也有不同的分类,毕竟每个人擅长的不一样,比如有的人喜欢狩猎凶猛的老虎,豹子和野猪等,也有人喜欢狩猎野鸡,野鸟和野兔等等,但不过最特殊的猎人他们喜欢狩猎野狼。在清末民初,长白山狼皮山备受欢迎,有些猎人还有独门秘诀。
猎狼的秘诀有很多,比如识狼就是关键的一步,所谓“识狼”,不仅是识别狼的品种,最关键是要能够分别出“生狼”和“熟狼”。我们都知道,狼是十分狡猾的一种动物,想猎杀狼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只要能区别出“生狼”和“熟狼”就能事半功倍了。对猎人来说,“熟狼”就是被猎人追捕过的狼,甚至是被猎人的弓箭或猎枪打中,但又逃脱的狼;与之相对,“生狼”就是没有被猎人追捕过的狼,甚至是从未见过猎人。“熟狼”的警惕性很高,一点点风吹草动都能警觉起来,而“生狼”就恰恰相反,因此容易被猎杀。
在遇到狼群的时候,猎人仔细观察,有些狼走走停停,左顾右盼,还时常会抬起头在空气中闻来闻去,毫无疑问这种就是“熟狼”,而“生狼”总习惯低着头走,很少会抬头观察四周。如果拿不准,猎人还会做个小实验,比如在狼群的必经之路上,猎人会放置一根横在路上的树枝,如果狼看到树枝后即刻折返了,或者绕道而行,就可以确定这是一只“熟狼”,因为它会以为树枝的背后有陷阱,而“生狼”根本就不会注意到,这也叫做“熟狼不过横草”。此外,如果是在雪地里面,想区别“熟狼”和“生狼”也有方式,因为“熟狼”走路总是忽左忽右,所以留下的脚印就比较凌乱,而“生狼”走路是均匀的直线,留下的脚印更加规律。
识别了“生狼”和“熟狼”,然后就要用不同的方式捕猎。对“生狼”来说就简单一些,如距离不近就直接射杀,如果距离较远,猎人就会先射一箭出去,目的是为了让“生狼”受到惊吓。此时,受到惊吓的“生狼”不会在接着往前跑,而是慌不择路往左右两边跑,然后就正中了猎人们提前准好的圈套。如果此时“生狼”又逃脱了,那在来年它就成为了“熟狼”,再想捕猎它可就不容易了。
要捕猎“熟狼”,也要先了解它的特性,比如在受到惊吓的时候不会惊慌,而是有条不紊地直奔狼窝隐蔽起来。对此,有的猎人就容易发现狼窝在哪,最终就会让这只狼逃脱,但如果恰好能发现狼窝,那可有收获满满了。经验丰富的猎人都知道,发现“熟狼”一定不能惊扰,而要悄悄地潜伏在一旁,看看狼窝究竟在哪,一旦发现了狼窝就用网堵起来,然后将点燃干木屑在外面点燃把烟雾吹进去,不一会野狼就会跑出来正中猎人的网口。
随着社会的发展,长白山也被国家保护起来,很多野生动物也都成为了保护动物,因此狩猎活动也得到了限制。如今,长白山也不再有猎人了,但是过去的猎人不畏艰险,勤劳勇敢的精神却一直都在,也不断地激励着我们,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奋斗。
参考资料:
《吉林文化简史》作者:鲍盛华,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